1. 不當清理耳垢
· 使用棉花棒: 將棉花棒深入耳道可能會推擠耳垢, 導致耳道堵塞 或損傷耳膜。
. 自製工具: 使用尖銳物品(如鑷子 、 筆等)清理耳垢可能會造成耳 道撕裂或傷害。
2. 過度清潔
· 頻繁採耳: 過度清理耳垢會破壞耳道的自然屏障, 導致感染或過 敏反應。
3. 暴露於高噪音環境
. 長時間接觸噪音: 在音量過大的環境中(如音樂會 、 工地等)未佩 戴耳保護裝置, 可能導致聽力損失。
4. 水分入耳
· 游泳或洗澡: 水進入耳道如果未能及時清除, 可能會導致耳部感 染(如外耳道炎)。
5. 不當使用耳機
· 高音量使用耳機: 長時間以高音量聽音樂, 可能導致聽力損害。
6. 忽視耳部不適
· 延遲就醫: 耳痛 、 耳鳴或聽力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就醫, 延誤可能 導致更嚴重的問題。
預防措施
1. 正確清潔耳朵
. 避免深入清理: 不使用棉花棒或尖銳物品清理耳道, 僅清潔耳朵 外部。
· 定期檢查: 如果耳垢堆積較多, 建議尋求採耳店的幫助進行清 潔。
2. 保護耳朵免受噪音
. 使用耳塞: 在高噪音環境(如音樂會 、 工地等)中佩戴耳塞, 減少 聽力損失的風險。
· 降低音量: 使用耳機時, 保持適中的音量, 並限制每日使用時
間。
3. 保持耳道乾燥
· 游泳時使用耳塞: 在游泳時佩戴防水耳塞, 避免水進入耳道。
. 洗澡後擦乾: 洗澡後, 輕輕用毛巾擦乾耳朵外部, 保持耳道乾 燥。